北韓在“扣留”620名韓國國民一天后恢復了陸路通行。但軍事通信線路尚未恢復,不安狀態(tài)仍在繼續(xù)。韓國政府官員也說:“不知道北韓在何時以何種借口再次切斷陸路通行。”因此在這種狀況下,韓國國民持續(xù)訪問北韓是否還安全,令人擔憂。
韓國統一部發(fā)言人金浩年10日在記者會上對“是否有北韓會繼續(xù)批準通行的根據”的提問表示:“如果要我出示根據,我無法給出。”隨后有記者提問:“有沒有避免再次發(fā)生這種情況的對策?”金浩年只回答說:“我想南北雙方應認真努力。”
這意味著,如果韓國國民再次被扣留,和這次一樣,只能期待北韓的“寬待處理”。金浩年說:“向北方嚴正提出了問題,北韓對此進行了回應。”但很多意見認為“北韓可能并不是因為韓國政府的抗議而解除了扣留措施”(國策研究所研究員)。
專家們稱:“在這個時候,少應得到北方的,即,保障韓國民間人士的人身安全。在此之前,應慎重對待訪北問題。”北韓對南機構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曾于1月30日宣布“南北間的政治軍事協議無效”,因此有分析指出,現在很難相信以前的關于保障安全的南北協議書。
據了解,李明博政府執(zhí)政以后,南北當局間的交流中斷,但民間的人員、物資交流反而增加。據統一部稱,盧武鉉政府執(zhí)政末期的2007年,南北人員交流達15.9214萬人次,而到2008年增18.6775萬人次,增加了17%左右。
世宗研究所所長宋大晟表示:“通過這次事件,韓國國民也可能非常清楚地認識到北韓是‘無法預測的政權’(enigmatic regime)。到南北對話得以恢復為止,國民自己應多加小心。”中央李兆遠(音)表示:“即使通過非公開渠道或中國等,政府也應得到對國民人身安全的保證。”在北韓預告陸、海、空沖突可能性的情況下,韓國國民隨時都有可能成為“人質”,就此有意見認為“政府應應對所有狀況(京畿南柱洪)”。
相反,有很多意見認為“即使訪北也沒有什么大問題”。慶南梁茂進(音)說:“北韓僅在一天后便恢復通行就是之前的南北交流、合作的成果。”
政府消息人士說:“去年10月被美國摘除支恐帽的北韓不會玩將民間人士扣為人質的游戲。從北韓較盼望的美北關系正常化這一角度來看,也沒必要過于擔心。”